智库首页
智库分类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科学
美术
音乐
道德与法治
信息技术
体育
综合实践活动
心理健康
班会
教学总结
小升初
月考试卷
期中试卷
期末试卷
竞赛试卷
限时免费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政治
历史
地理
科学
信息
历史与社会
体育与健康
美术
音乐
劳技
综合
中考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月考试卷
期中试卷
期末试卷
竞赛试卷
限时免费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政治
历史
地理
高考
月考试卷
期中试卷
期末试卷
限时免费
幼教
语言
数学
科学
健康
音乐
美术
社会
体育
培训资源
园务资源
中职
财经类
农林类
医药卫生类
公共基础类
加工制造类
信息技术类
商贸与旅游
资源与环境类
土木水利工程类
交通运输能源类
社会公共事务类
文化艺术与体育类
精品资源
智库专家
悬赏求助
智库资讯
限时免费
高考
书签
分享
/ 6
下载费用:
2
学币
七棵树智库
>
资源分类
>
高中
>
历史
>
2020年高考名校考前提分仿真卷 历史(五)教师版.docx
2020年高考名校考前提分仿真卷 历史(五)教师版.docx
文档加载中……请稍候!
如果长时间未打开,您也可以点击刷新试试。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学币
0人已下载
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还剩
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举报
版权申诉
word格式文档无特别注明外均可编辑修改;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立即下载
关 键 词:
2020年高考名校考前提分仿真卷 历史五教师版 2020 年高 名校 前提 仿真 历史 教师版
资源描述:
绝密 ★ 启用前2020年高考名校考前提分仿真卷历 史(五)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战国时期,诸侯国先后推行“授田制”,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贵族,而是直接分配给奴隶和农民耕种,或赏给有军功的贵族。这一制度有利于( )A.推广精耕细作 B.推动社会转型C.抑制土地兼并 D.改变地租形式【答案】B【解析】战国时期的农业生产方式还比较粗糙,材料中的农业生产依然属于粗放式的集体生产,故排除A项;材料阐述了授田制下君主将土地直接分给农民和军功贵族,改变了分封制和井田制下土地层层分封,由贵族组织农民在丼田上劳作,先公田后私田的传统,加强了君主权力,削弱了贵族的权力,有利于军功地主和自耕农的形成,推动了社会的转型,故B项正确;材料中把土地赏给有军功的贵族,土地私有制逐渐形成,会导致土地兼并,故C项错误;地租是地主与佃农之间的经济关系,材料中未体现,故排除D项。25.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汉武帝时期“巫蛊之祸”事件经过的历史叙述。据此判断( )A.外戚江充制桐人陷害太子 B.太子谋反兵败身亡C.儒家学说神秘化色彩浓厚 D.太子罹受巫蛊之冤【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充与太子及卫氏有隙。会巫蛊事起,充因此为奸”、“充遂谋太子,为桐人(桐木偶人)六枚,埋在太子宫中……王遂令江充检之。果掘得桐人六枚,尽以针刺之”、“遭巫蛊事起,江充为奸,太子惧不能自明,遂与皇后共诛充,发兵,兵败,太子亡走”可以看出三则材料都体现了太子罹受巫蛊之冤,故D项正确。A项只符合《礼记正义》中的记载,不符合《江充传》和《汉书•外戚传上》中的记载,排除。B项只符合《汉书•外戚传上》中的记载,不符合《江充传》和《礼记正义》中的记载,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儒家思想的神秘化色彩,故C项错误。26.宋代各宗族编写的家训中充斥着大量防止破家的教训和以义田为代表的族内公产的条例。这一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是( )A.社会流动性的加强 B.新兴市民阶层的崛起C.宗法制的重新建立 D.士大夫义利观的转变【答案】A【解析】各宗族编写的家训中充斥着大量防止破家的教训和以义田为代表的族内公产的条例,其主要原因是社会流动性的加强,故A正确;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27.明末清初,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的实学兴起,追求匡时济世、通经致用。晚清实学以曾国藩为代表,主张在固守圣人之道的前提下,学习西方技术,建立近代工业。这反映了实学( )A.强调人与人的关系和等级,是社会变革的产物B.迎合统治者用思想统一来巩固政治统一的需求C.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新儒学D.摈弃“空谈”,强调“经世致用”,并与时俱进【答案】D【解析】实学更关注的是实际问题,并不是人与人的关系和等级,故A错误;黄宗羲等人为反传统思想家,抨击君主制,并未迎合统治者,故B错误;融合佛、道思想的是宋明理学,故C错误;“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的实学兴起,追求匡时济世、通经致用。晚清实学以曾国藩为代表,主张在固守圣人之道的前提下,学习西方技术,建立近代工业”这反映了实学摈弃“空谈”,强调“经世致用”,并与时俱进,故D正确。28.1902年,《续改内港行船章程》规定:英、日两国“可向中国人民在河道两岸租栈房及码头”,如果遇有浅水河道,不便通行,“即行禁止英轮(或日轮)行驶该河,但华轮亦应一律禁止”。上述规定( )A.危害了中国国防安全 B.扩大了外国的租界管辖权C.使洋货畅销中国内陆 D.缓解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答案】A【解析】英、日两国“可向中国人民在河道两岸租栈房及码头”,如果遇有浅水河道,不便通行,“即行禁止英轮(或日轮)行驶该河,但华轮亦应一律禁止”表明上述规定危害了中国国防安全,故A正确;BCD材料未体现,排除。 29.1939—1941年,国民政府实施地方“新县制”改革,赋予县及县以下单位更大的自主权,实行在民意和民选基础上的地方自治;地方实行行政、教育、军事合一的一体化组织建构;明确县级地方财政的自收自支原则。由此可知,国民政府“新县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A.消除地方分裂割据,实现全中国统一B.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施全面经济封锁C.积极动员全国人力物力资源支持抗战D.为“抗战建国”打造地方性基础和持久动员力【答案】D【解析】由材料中的“新县制”改革“赋予县及县以下单位更大的自主权……地方实行行政、教育、军事合一的一体化组织建构;明确县级地方财政的自收自支原则”可知,国民政府“新县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抗战建国打造地方性基础和持久动员力,故选D项。抗战时期,全民族团结抵抗日本侵略,不存在消除地方分裂割据,故排除A项;材料针对的是国民政府地方体制的改革,不涉及敌后抗日根据地,故排除B项;材料不仅涉及国民政府支持持久抗战,也涉及战后谋划,C项仅体现国民政府支持持久抗战,故排除C项。30.1935—1936年间,共产国际莫斯科第七次代表大会决定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在瓦窑堡会议上决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随后决定逼蒋抗日,放弃苏维埃政权口号,将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改为民主共和国。这反映( )A.中国抗战得到广泛国际支持 B.全民族联合抗战的局面形成C.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主要矛盾 D.国共关系结束对峙走向合作【答案】C【解析】据材料“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决定逼蒋抗日,放弃苏维埃政权口号”可知,为了共同抗日维护民族利益,中共做出巨大牺牲,说明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主要矛盾,故选C项;材料并未提及中国抗战以及国际上对中国抗战的态度,无法看出是否得到国际支持,排除A项;全民族联合抗战的局面形成,是在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以后,排除B项;国共关系结束对峙走向合作,也是在七七事变以后,排除D项。31.根据下列图表信息推断,国统区重工业的变化( )国统区重工业概况简表年份工厂总数占比工业资本总工人人数占比1937年18%4.4%7.3%1942年58%78%49%A.有利于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B.表明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C.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结果 D.为抗战胜利奠定了一定物质基础【答案】D【解析】根据图表信息可知,国统区重工业从1937年到1942年工厂总数、工业资本、工人人数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大大加强了抗战的经济基础,故选D项;“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是材料的体现,不是影响,排除A项;此时中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依然是农业,排除B项;“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在1935年到1937年,与材料所述时间“1937年到1942年”不符,排除C项。32.在古代雅典社会,除了奴隶、妇女、外邦人和儿童外,凡是殴打父母、不赡养父母的人、未按指令服兵役和从战场脱逃的人、以及挥霍所继承的父母财产的公民,都不得在公民大会上发言。这说明雅典民主( )A.重视社会道德和政治秩序 B.规范了公民的日常行为C.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础之上 D.是小国寡民的直接民主【答案】A【解析】“奴隶、妇女、外邦人和儿童外”和“未按指令服兵役和从战场脱逃的人”“都不得在公民大会上发言”说明雅典民主维护的政治秩序是雅典合法公民的利益,而“殴打、不赡养父母、挥霍父母财产”是从道德层面,故选A项;题干说的是关于参加公民大会发言权的约束并不是对社会日常行为的约束,排除B项;雅典民主制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但是题干说的是关于公民大会公民发言权的约束,排除C项;雅典直接民主方式的采用是因为国家的地理和社会因素,小国寡民与题干公民大会公民发言权的约束毫不相干,排除D项。33.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直接追求政治上的自由主义,而德国启蒙思想家则把自己的理想和意识伪装成超现实的精神,其启蒙思想往往通过文学和哲学的抽象思辨来表达,如歌德的启蒙文学、康德的古典哲学。究其根源是由于当时的德国( )A.受到宗教改革的影响 B.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C.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D.资产阶级力量的弱小【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18世纪的时候,德国在政治上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比较缓慢,这也就决定了其资产阶级力量的弱小,所以他们只能够把自己的理想和意识伪装成超现实的精神进行表达,故选C项;宗教改革发生于16世纪到17世纪,这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俾斯麦的铁血政策是在19世纪,这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题干问及的是“根源”问题,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不是“根源”,“根源”一般从经济方面来考虑,排除D项。34.20世纪上半叶的某一时期,苏联平均每公顷土地每日需要的劳动者数量从15人下降到9.4人,而同期各地城市规模却大幅度增长,例如莫斯科人口从212万增加到413万人。由此可知当时( )A.新经济政策带动市场活跃 B.反法西斯战争的人力调整C.农业集体化生产效率提高 D.工业化建设改变人口布局【答案】D【解析】根据苏联平均每公顷土地每日需要的劳动者数量大幅度下降,而“各地城市规模却大幅度增长”可知,苏联的工业化建设不但使农业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降低,而且推动了工业城市的快速发展,最终改变了农村与城市的人口布局,故选D项;新经济政策虽然恢复了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但无法带动城市人口大规模增长,排除A项;反法西斯战争不能实现农村人口降低的同时,实现城市规模的扩大,排除B项;农业集体化主要在农业领域开展,不会影响城市规模,排除C项。35.下图为英国画家弗朗西斯·培根(1909—1992)的代表作《乔治·戴尔,一个在意自己外形的男人》。一个人独自坐在奇怪的镜子前,很难面对正确的方向,因为他的扭曲,镜中另外一个自己的画面也在粉碎。这一作品( )A.客观真实反映社会底层的现实状况 B.以传统画法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矛盾C.通过夸张手法表达对理性王国失望 D.用扭曲变形揭示现代社会精神危机【答案】D【解析】该作品的绘画手法悖离传统,属于现代主义流派,其特点之一是用扭曲变形揭示现代社会精神危机,故选D项;现代主义美术重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并不能客观真实反映社会,排除A项;该作品的绘画方式是反传统反理性,并非以传统画法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排除B项;通过夸张手法表达对理性王国失望,是浪漫主义的风格,而非现代主义,排除C项。第Ⅱ卷(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计52分。第41题、第42题为必考题,第41题25分,第42题12分,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5题~第47题为选考题,每题均为15分,考生根据要求选择一题进行作答。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北宋《吕氏乡约》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乡约,对后世明清的乡村治理模式影响甚大。“乡人相约,勉为小善”。《吕氏乡约》的宗旨在于使邻里乡人能“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吕氏乡约》要求乡民按照“长幼有序”原则遵守相关礼仪规定,列举了酗酒、赌博、斗殴、失信、造谣等不良行为,制定了相关的惩罚措施。《吕氏乡约》规定“约正一人或二人,众推正直不阿者为之。专主平决赏罚当否”。 “每月一聚,具食;每季一聚,具酒食”。“聚会,则书其善恶,行其赏罚”。“若约有不便之事,共议更易”。“吕氏乡约于君政官治之外别立乡人自治之团体,尤为空前之创制”。“乡约乃私人之自由组织而非地方之自治政府。且所约四事,偏重道德。经济教育诸要务,均在合作范围之外。衡以近代之标准,实非完备之自治。”——选编自侯少龙《传统乡约与古代乡村治理研究》等材料二 传统中国社会中的治安问题,除了依靠保甲制度监督外,主要是依靠作为州县官助手的衙役来维系。地方官可以雇佣比编制多得多的“白役”以供驱使,“白役”事权重叠,以维持治安为主的衙役常被交予催收钱粮等杂务。清末,政府在中央设立专门的巡警部(后设民政部)、在各省设立巡警道或警务总局,专门负责警察队伍的创建与管理。警察按照等级对应享有相应的薪酬。对所辖警察的言行有详密的规范制约,并以《章程》的形式明文规定。地方的警务系统设立和维持的经费由中央向地方财政过渡。清末警制改革有一定成绩,但所需经费也加剧了地方政府对民众的盘剥,加剧了国家与基层的直接冲突。——摘编自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1)根据材料一,归纳传统乡约制度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主要方式及其作用。(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末警察制度相对于传统衙役的特点,并简析清末警制改革的影响。(13分)【答案】(1)方式:乡人相约;制度成文;自由组织;定期聚会;民主选举;民主议事;赏罚公开;乡村自治。(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作用:增强族群意识和乡土情结;凝聚宗族集体力量;引导乡民养成正确价值观念;规范乡民的行为方式;培育淳朴的民风;和谐家庭关系;净化社会风气;保障农业生产;生产生活互助救灾救难;弥补法律缺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2)特点:衙役在职能和地位上仅仅是地方官员助手;近代警察则从属专门的官僚机构。衙役事务繁杂;近代警察有确切的分管事务,明确的章程管理,权职分明。衙役薪资微薄且不固定;近代警察按编制级别享有对应的薪酬。(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影响:从积极面看,清末新政中的警制改革,是清政府借助西方警察制度改革传统衙役制度的尝试,是近代中国司法独立的重大发展,促进了法制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从消极面看,清末中央政府财力不足,警察制度运转的经费转嫁到地方财政,实际加重了人民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了清政府的瓦解。(3分)【解析】(1)第一小问主要方式,据材料一“乡人相约,勉为小善”可知,乡人相约;据材料一“《吕氏乡约》要求乡民……列举了……不良行为,制定了相关的惩罚措施……规定……”可知,制度成文;据材料一“乡约乃私人之自由组织而非地方之自治政府”可知,自由组织;据材料一“每月一聚,具食;每季一聚,具酒食”可知,定期聚会;据材料一“约正一人或二人,众推正直不阿者为之”可知,民主选举;据材料一“若约有不便之事,共议更易”可知,民主议事;据材料一“专主平决赏罚当否”可知,赏罚公开;据材料一“吕氏乡约于君政官治之外别立乡人自治之团体”可知,乡村自治。第二小问作用,据材料一“乡人相约,勉为小善”可知,乡约是乡村集体的自治,而中国古代乡村多具有宗族性,因此乡约制度有利于增强族群意识和乡土情结、凝聚宗族集体力量;据材料一“《吕氏乡约》的宗旨在于使邻里乡人能‘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可知,有利于引导乡民养成正确价值观念、规范乡民的行为方式、培育淳朴的民风、和谐家庭关系、净化社会风气、保障农业生产、生产生活互助救灾救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因乡约制度更具有群体的针对性和人文性,因此有利于弥补法律缺陷。(2)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二“主要是依靠作为州县官助手的衙役来维系”“清末,政府在中央设立专门的巡警部(后设民政部)、在各省设立巡警道或警务总局,专门负责警察队伍的创建与管理”可知,衙役在职能和地位上仅仅是地方官员助手,近代警察则从属专门的官僚机构;据材料二“以维持治安为主的衙役常被交予催收钱粮等杂务”“对所辖警察的言行有详密的规范制约,并以《章程》的形式明文规定”可知,衙役事务繁杂;近代警察有确切的分管事务,明确的章程管理,权职分明;据材料二“地方官可以雇佣比编制多得多的‘白役’以供驱使”“警察按照等级对应享有相应的薪酬”可知,衙役很多人员不在编制内,薪资微薄且不固定,近代警察按编制级别享有对应的薪酬;第二小问影响,可以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来回答,从积极面看,据所学清末新政的知识可知,清末新政中的警制改革,是清政府借助西方警察制度改革传统衙役制度的尝试,是近代中国司法独立的重大发展,促进了法制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从消极面看,据材料二“但所需经费也加剧了地方政府对民众的盘剥,加剧了国家与基层的直接冲突”可知,清末中央政府财力不足,警察制度运转的经费转嫁到地方财政,实际加重了人民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了清政府的瓦解。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18世纪初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创作的《格列佛游记》是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小说主人公格列佛医生多次出海,除了到过印度、西印度群岛和日本外,还到过许多奇怪的国家。他先是到了小人国,那里的人因为鞋跟高或低而分成两个党派,内斗不止,还和另一个国家因吃鸡蛋先敲破大头还是小头而连年爆发战争。而在飞岛国的时候,格列佛发现当地科学院全是研究荒诞不经的课题,结果全国遍地荒凉、民不聊生。格列佛最后去的是慧驷国,那里的统治者是有智慧和理性的马,而那里的人因为邪恶愚钝只能沦为马饲养和役使的畜生,由于马看不惯人的邪恶,甚至打算将所有人都杀死,只留下幼崽驯化后当工具使用。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12分)【答案】情节:小人国因为鞋跟高低而分成不同党派。(1分)现象:《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成为君主立宪国家,由两大党派轮流执政。(3分)评价:英国两党制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一种表现形式,议会成为两党斗争的主战场,一定程度上调节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稳定了英国的统治秩序,有利于英国社会长期稳定的发展。(4分)但两党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政党,代表的都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很少为人民的利益、权利考虑;两党之间的斗争经常局限于派系争斗,一定程度上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4分)【解析】“情节”:据材料“他先是到了小人国,那里的人因为鞋跟高或低而分成两个党派,内斗不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小人国因为鞋跟高低而分成不同党派。“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得:《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成为君主立宪国家,由两大党派轮流执政。“评价”:结合所学知识从英国两党制对调节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有利于英国社会长期稳定的发展和两党制的本质等角度分析。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 清朝的司法机构基本沿袭了封建旧制,中央设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分掌审判、复核和监察,地方审判权由行政长官兼领。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获得了“治外法权”。19世纪末,清政府已经认识到丧失司法主权的危害性,1902年清廷下诏“著派沈家本、伍廷芳将一切现行律例按照交涉情形,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改。务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1906年,清政府将刑部改为法部,掌管全国司法行政事务,不再具有审判职能,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作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在法部设置总检察厅,作为最高检察机关,独立行使检察权。1907年,在各省设高等审判厅,府(直属州)设地方审判厅,州县设初级审判厅。清政府还引进了西方近现代诉讼制度,承认律师制度的合法性,确定了审判公开、允许辩论等原则,并明确了预审、合议、公判、复审等程序,初步规定了法官、检察官考试任用制度。——摘编自贾孔会《中国近代司法改革刍议》(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司法改革的主要特点。(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司法改革的原因。(8分)【答案】(1)主要特点:引进西方司法制度和原则;建立独立司法体系,确立公开公正的诉讼和审判制度;重视司法人员的素质提升。(2)原因:鸦片战争后中国司法主权遭到破坏;西学东渐,西方近代司法制度传入中国;清政府认识到司法改革的迫切性;清末新政开启近代司法改革。【解析】(1)根据材料“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改,务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以及将原来旧有的司法机构改为近代西方的司法机构形式、“清政府还引进了西方近现代诉讼制度”等,可以看出是广泛地学习西方的司法制度和原则,从“独立行使检察权”可知也有尝试实行司法独立;从承认律师制度的合法性、公开诉讼、审判等体现了学习西方司法制度的公开公正;“初步规定了法官、检察官考试任用制度”表明还重视司法人员的素质。(2)结合材料中“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获得了‘治外法权’。19世纪末,清政府已经认识到丧失司法主权的危害性”以及1840年以来中国近代史实分析得出原因,注意从西学东渐的角度分析归纳,并从时间关键词1906年和1907年联系清末新政对司法制度的改革分析得出答案。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 1940年6月4日,盟国军队完成敦刻尔克撤退后,德国军队继续向南推进,并于6月13日占领巴黎。士气低落的法国政府接受了条件苛刻的停战协定,其中包括释放所有的德国战俘,遣散法国军队,交出法国军舰,由德国占领法国一半多的领土。法国被认为是西方最强大的国家,它的迅速崩溃自然是一个令人心痛的打击。有人指责说,叛国和怯懦是造成这一巨大灾难的原因。虽然这些指责也并非毫无根据,但另一些因素却似乎更具决定性。其中一个因素就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影响,这一条约使得希特勒能够将军队集中在一条战线上。此外, 也许最重要的还是德国在好几个方面,特别是发展闪电战新战术方面所占有的优势。——摘编自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沦陷的原因。(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法国沦陷的影响。(8分)【答案】(1)原因:绥靖政策的长期推行;敦刻尔克撤退,法国孤立无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影响;德国军事战略战术的优势。(7分)(2)影响:削弱了法国的国际地位;刺激了法西斯德国扩大战争规模的野心;使英国直接面临法西斯德国军事打击的威胁;客观上有利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8分)【解析】本题考查二战时期法国的状况。(1)本小问,依据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结合二战后的世界形势分析;(2)本小问,依据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分析概括即可。本题考查法国沦陷原因、影响的把握,结合世界反法西斯相关知识进行回答。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 黄道婆,宋末元初棉纺织技术革新家,松江府人,历经磨难流落崖州(今海南岛)。当地黎族人民的棉纺织技术比较先进,黄道婆虚心学习,并且融合黎汉两族纺织技术的长处,成为纺织能手,和黎族人民结下深厚的情谊。黄道婆年迈后得以返回家乡,她不仅把自己的织造技术传授给故乡人民,还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着手革新出一整套擀、弹、纺、织的工具,特别是其创制的三锭脚踏纺纱车,使纺纱效率大为提高,极大地推动了松江地区棉纺织业的发展。黄道婆深受百姓敬仰,后人尊她为布业始祖。马克思曾提到,在18世纪珍妮纺纱机发明以前,“要想找出一个能够同时纺出两根纱的纺织工人并不比找一个双头人容易”。——摘编自丁静静《黄道婆棉纺织技术革新和江南经济社会发展》等文(1)根据材料归纳概括黄道婆技术革新的特点。(7分)(2)根据材料对黄道婆进行评价。(8分)【答案】(1)特点:善于学习借鉴兄弟民族的先进技术和经验;重视实践经验的总结;技术创新全面)。(2)认识:促进民族交流与民族团结;推动棉纺织业技术的革新;促进我国棉纺织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创新精神或高度智慧(或民族精神)。【解析】(1)据材料“当地黎族人民的棉纺织技术比较先进,黄道婆虚心学习,并且融合黎汉两族纺织技术的长处,成为纺织能手,和黎族人民结下深厚的情谊”可得善于学习借鉴兄弟民族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据材料“黄道婆年迈后得以返回家乡,她不仅把自己的织造技术传授给故乡人民,还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着手革新出一整套擀、弹、纺、织的工具,特别是其创制的三锭脚踏纺纱车”可得重视实践经验的总结;技术创新全面。(2)据材料“并且融合黎汉两族纺织技术的长处,成为纺织能手,和黎族人民结下深厚的情谊”可得促进民族交流与民族团结;据材料“着手革新出一整套擀、弹、纺、织的工具,特别是其创制的三锭脚踏纺纱车,使纺纱效率大为提高,极大地推动了松江地区棉纺织业的发展”可得推动棉纺织业技术的革新;促进我国棉纺织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据材料“在18世纪珍妮纺纱机发明以前,‘要想找出一个能够同时纺出两根纱的纺织工人并不比找一个双头人容易’”可得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创新精神或高度智慧(或民族精神)。
展开
阅读全文
七棵树智库 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精品资源的资源
更多>>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22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作业.doc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12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作业.doc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2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作业.doc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14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作业.doc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作业.doc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7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作业.doc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必修下册: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作业2.doc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必修下册:第22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作业2.doc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必修下册:第21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作业).doc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19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作业.doc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9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作业.doc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必修下册: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作业).doc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必修下册:第22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课堂作业).doc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23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作业.doc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13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作业 (1).doc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18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作业.doc
猜你喜欢
数学青岛版八下 10.1 函数的图象(2) 教案.docx
数学青岛版八下 :7.6 立方根 教案 (1).docx
数学青岛版八下7.3 根号2是有理数吗 教案 (1).docx
数学青岛版八下《7.8实数》 教案.doc
数学青岛版八下 10.5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教案.docx
数学青岛版八下 10.2 一次函数和它的图象 教案.docx
数学青岛版八下7.3 根号2是有理数吗 教案 (1).doc
数学青岛版八下 10.5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教案.doc
数学青岛版八下8.2一元一次不等式 第一课时 教案.doc
数学青岛版八上 6.1 《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教案.docx
数学青岛版八下 9.1 二次根式和它的性质(1) 教案.docx
数学青岛版八下9.3二次根式的乘法与除法教案.doc
数学青岛版八下 9.2 二次根式的加法与减法 教案 (2).doc
数学青岛版八下 11.3 图形的中心对称 教案.doc
数学青岛版八下7.3 根号2是有理数吗 教案 (2).docx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0年高考名校考前提分仿真卷 历史(五)教师版.docx
链接地址:
http://www.qikeshu.com/p-310225.html
当前资源信息
精品资源
编号: 20200416113645875171
类型: 共享资源
格式: DOCX
大小: 167.85KB
上传时间: 2020-04-16
相关资源
2021广东省高三历史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总复习合格性考试.doc
2021广东省高三历史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总复习标准示范卷5.doc
2021广东省高三历史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总复习标准示范卷1.doc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训练手册:第37讲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doc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训练手册:第42讲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学发展.doc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训练手册:第43讲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doc
2021广东省高三历史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总复习标准示范卷2.doc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训练手册:第十七单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doc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训练手册:第32讲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doc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训练手册:第33讲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doc
文档标签
2020年高考名校考前提分仿真卷
热门标签
高考名校
最新标签
迄今井邑尤荒凉居民生资唯榷场诗文中的榷场出现在
宁波 九校 高一 物理
宁波 九校
我们现在的整体
四川省江安中学高2019级期末语文考试
资阳市20192020学年度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
资阳市20192020学年度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2020青岛语文
部编高中政治课件
部编高中政治
收起
在线客服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
展开
QQ交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