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视频课件教案 小学教案 中考模拟试卷 高考仿真冲刺卷 词语使用训练 公开课视频 全册优质课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课题多边形(1)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多边形和正多边形的定义,掌握各元素的名称及表示。2、经历探求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过程,掌握并应用多边形内角和公式。3、培养学生合情推理的意识和主动探究的习惯,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重点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理解和掌握。难点探求多边形内角和[ Tag ]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课题 一次函数的图像(1)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用“两点法”画正比例函数的图像。 2、正确的理解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3、发展学生数形结合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善于归纳,善于抽象的习惯。 重点 理解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难点 根据图像分析思考正比例函数性质。 教 学 过 程 情景导入 展示教材P122“探究”(多媒体显示): 请同学们找寻(计算)
矩形的判定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能应用矩形定义、判定等知识,解决简单的证明题和计算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2通过矩形判定的教学渗透矛盾可以互相转化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过程与方法:经历矩形的判定的探究过程,并能有效的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演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矩形判定的推导证明,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和生活中的图形,锻
第三章 图形与坐标 单元检测试题 (满分120分;时间:90分钟)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7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21分 , ) 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2,-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 A.(-3,2)B.(-2,3)C.(-2,-3)D.(2,3) 2. 若点P(x,5)在第二象限内,则x应是( ) A.正数B.负数C.非负数D.0 3.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课题 直角三角形性质和判定(1)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 目标 1、了解直角三角形定义,掌握符号语言表示法。 2、探讨直角三角形性质,掌握“两锐角互余”和“斜边上中线等于斜边一半”的性质。 3、能用“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判定直角三角形。 4、培养逆向思维。 重点 直角三角形性质和判定的探索、理解和应用。 难点 直角三角形性质“斜边上中线等于斜边一半”的理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课题 一次函数的应用(1)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 目标 1、能根据实际问题中变量关系确定一次函数。 2、提高学生识图能力,并获取信息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3、体验数形结合法的思想,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 重点 从一次函数图像中获取信息,并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 教 学 过 程 情景导入 展示教材P133“动脑筋”(多媒体显示): 学生回答,全
通津铺中学数 学学科新课堂改革 讲 学 案 八年级193班 教师: 授课日期:2019年 3月 3 日 第 2 课时 标 题 1.1.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I) 学习目的 1、巩固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斜边上的中线有关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2、巩固利用添加辅助线解决几何问题的方法; 3、掌握“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定理以及应用。 教学重点 掌握“直角三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课题 平面直角坐标系(1)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 目标 1、理解有序数对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相关概念;理解象限及坐标轴上的点的特征。2、能用有序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在给定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能由点的位置写出坐标,由坐标确定点的位置。 3、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体验数和符号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重点 有序数对的理解和平面内确定点的位置和坐标。 难
频率与概率教学设计 课 题 频率与概率(一) 授课教师 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试验等活动,理解当试验次数较大时试验频率稳定于理论概率。 2会用试验方法估计一些复杂的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过程与方法 经历试验、统计等活动过程,在活动中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学习, 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与态度 通过试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课题 轴对称和平移中的坐标表示(1)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 目标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探索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规律。 2、利用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规律,能作出关于x轴、y轴对称的图形。 3、发展学生数形结合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 重点 用坐标表示点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 难点 找对称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规律。 教 学 过 程
矩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在对矩形性质认识的的基础上,探索并掌握矩形的判别方法:应用矩形定义、 判定等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通过对命题的猜想,操作验证,逻辑推理,体现数学研究和发现的过程,学 会数学思考的方法。 3. 能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能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并从中获得成功的 体验,充满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三个角是
八年级下册数学矩形的判定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 矩形的判定,根据新课标理念,对应本节,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策略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是八年级第二册,第2章四边形的内容,是初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不等式的基础上,对不等式
通津铺中学数 学学科新课堂改革 讲 学 案 八年级193班 教师: 授课日期:2019年 3月 2 日 第 1 课时 标 题 1.1.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I) 学习目的 1、知道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关系,并根据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判定直角三角形; 2、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有关的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直角三角形与两锐角、斜边上的中线有关的性质和判定 教学难点 利用直
标题:从角的角度判定矩形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除此之外他们的合情推理能力和认知水平也趋于成熟,而矩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此之前,学生对矩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在探究矩形的判定时以“定义”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猜想证明,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接受。 教学目标: 在对矩形的定义和性质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探索并掌握矩形的判定方法;了解矩形判定定理的证明过程;使学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课题 勾股定理(1)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 目标 1、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掌握勾股定理内容及数学语言。 2、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 3、了解我国对勾股定理的贡献,增进爱国情感,增强学习自信。 重点 勾股定理的探索、理解和应用。 难点 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几何问题。 教 学 过 程 问题导入 展示教材P9“做一做”“议一议”(多媒体显示): 直
矩形的判定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矩形的判定方法 2使学生能应用矩形定义、判定等知识,解决简单的证明题和计算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矩形的判定 教学难点:矩形的判定及性质的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知识回顾; 1、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之间的关系: 2、矩形的性质: 边:矩形的对边 。
1.3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用已经学过的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来判定 2使学生掌握“斜边、直角边定理,并能熟练地利用这个定理和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来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发现探索法)由于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因而它还具备一般三角形所没有的特殊性质因为这是第一次涉及特殊三角形的特殊性,所以教学时要注意渗透
3.2 简单图形的坐标表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2、能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体会在解决问题中和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解题信心;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学习态
2.5.2 矩形的判定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应用矩形定义、判定等知识,解决简单的证明题和计算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通过矩形判定的教学渗透矛盾可以互相转化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过程与方法】 经历矩形的判定的探究过程,并能有效的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演绎能力. 【情感态度】 通过矩形判定的推导证明,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和生活中的图形,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教
2.4 三角形的中位线 课题 2.4 三角形的中位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使学生掌握三角形相似的有关知识;2、能够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的知识解决三角形相似的问题;3、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和运用。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使学生掌握三角形相似的有关知识;训练学生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的知识解决三角形相似的问题;把“三角形的中位线”这一知识提升为解决图形比例关系的一个“基本相似形”,形成三角形的中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课题 一次函数全章小结与复习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 目标 1、掌握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掌握一次函数和一次方程的关系;掌握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并应用解决简单问题。2、本章知识的系统化和结构化。 3、培养学生小结归纳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渗透相关的数学思想。 重点 进一步理解本章概念、图像和性质并掌握待定系数法。 难点 知识的系统化和结构化。 教